長榮運費凍漲未提及附加費、高運費估延續至明年,亞系外資喊買長榮 ...<點我看更多>
全球第三大航商達飛(CMA CGM)10日宣布凍漲即期運價,亞系外資在最新出爐的報告中表示,凍漲運價並未提到附加費問題,附加費甚至可達運費一半,因此預估高運費將延續至2022年,點名「買進」馬士基、長榮(2603)、中遠海控、東方海外及海豐國際等個股,其中長榮目標價上看185元。 針對達飛宣布凍漲運價至明年2月,亞系外資表示,凍漲運費並未提及附加費,而在塞港缺艙情形下,附加費甚至可能占到總運費一半
全球第三大航商達飛(CMA CGM)10日宣布凍漲即期運價,亞系外資在最新出爐的報告中表示,凍漲運價並未提到附加費問題,附加費甚至可達運費一半,因此預估高運費將延續至2022年,點名「買進」馬士基、長榮(2603)、中遠海控、東方海外及海豐國際等個股,其中長榮目標價上看185元。 針對達飛宣布凍漲運價至明年2月,亞系外資表示,凍漲運費並未提及附加費,而在塞港缺艙情形下,附加費甚至可能占到總運費一半
長榮海運(2603)8月營收首度突破500億元,達500.21億元,月增率9%,年增率164.79%,再度創新高;本土法人在新出爐的報告中表示,看好長榮營運動能持續增溫,預估長榮2021年每股盈餘(EPS)38.94元,維持「買進」建議,目標價上看290元。而長榮盤中股價翻揚,帶動陽明(2609)及萬海(2615)股價也由黑翻紅。 本土法人指出,長榮8月營收優於預期,加上目前美洲線進入運輸最旺季度
長榮(2603)公布8月營收叩關500億元成功,亞系外資最新報告指出,市場對於長榮9月營收恐怕降低20%,為400億元台幣,認為這數字太低,尤其塞港狀況未解,港口貨物堆積如山,第3季營收預估季增44%,運價漲勢持續到今年底,長榮下半年的獲利有機會大幅超出市場預估的99%,重申「買進」評等,目標價維持185元不變。 亞系外資指出,長榮7月營收取得強勁成長,月增22%,年增165%,8月更連續成長,
長榮(2603)訂造的24,000 TEU級超級貨櫃輪(ULCS)今年7月開始陸續交船,首艘「長範」輪於昨日首航台北港,是目前全世界營運中最大型的貨櫃船之一,同時也是歷年來靠泊台北港、台灣各國際商港噸位最大的貨櫃船。 「長範」輪昨日下午順利進港靠泊台北港北六號碼頭裝卸貨櫃,該輪船長400公尺,船寬61.5公尺,甲板相當於四座足球場大小,載重噸約22.5萬噸,可裝載23,992 TEU(20呎標準
隨著第三季旺季需求,供應吃緊,運價指數再創新高!根據6日公布最新一期出爐的SCFI貨櫃運價指數達4,225.86點,較前一周4,196.24點,上漲29.62點,漲幅0.7%,持續創新高,其中包括遠東到歐洲、地中海、美西及美東等主要航線運價也都再創新高,所有遠洋線也都全面上漲。運價持續上漲,貨櫃三雄包含長榮(2603)、陽明(2609)及萬海(2615)都是主要受惠者,有利第三季營收及獲利表現,激
長榮 (2603) 7月營收達新台幣458.79億元,首度攀上新台幣400億元,月增21.63%,年增168.52%,再度寫下新猷。 當前海運漲勢沒有盡頭,助攻船公司營收、獲利寫佳績,長榮7月營收續創新高,至458.79億元,月增21.63%,年增168.52%,今年上半年累積營收達2357.98億元,年增幅達125.74%。 第3季是歐美傳統旺季,在需求持續復甦下,又逢海運供給不順,運價居高
全球排名第七大的貨櫃海運公司長榮(2603)12日宣布今年第三波造櫃及購買貨櫃計畫,預計將投入3997.5萬美元,向Guangdong FuwaEquipment Manufacturing購買6000只貨櫃,長榮持續購買貨櫃,顯示貨櫃海運市場榮景樂觀。 事實上,若加上12日購買的6000只貨櫃,今年2月榮運購買的1.8萬只貨櫃及今年3月長榮透過兩家子公司購買的3.95萬貨櫃,累計今年以來長榮集
運價指數再創新高!根據最新一期出爐的SCFI貨櫃運價指數達3,932.35點,較前一周上漲27.21點,持續創新高;除遠東到美東、遠東到地中海運價續創新高外,遠東到美西運價也加入創新高行列,而貨櫃三雄中包含長榮(2603)、萬海(2615)已公佈6月營收都創新高,陽明(2609)預計今(12)日公布6月營收,法人預估陽明也可望創新高。貨櫃三雄今年上半年營收可望同創新高。 根據最新一期出爐的運價,遠
針對市場傳出美國拜登政府準備以行政命令(EO)來抑制航運運價,不過歐美航運類股股價上週五已漲回來,亞系外資在最新出爐的報告中表示,美國拜登政府正準備的EO主要是著重在貨櫃滯留及滯期的費用(塞港費用),而不是在運費上,預估在供需緊張推動下,考慮到美國進口量創歷史新高和供應持續中斷的況下,整體運價前景仍然強勁,點名「買進」馬士基(Maersk)、中遠海運、長榮(2603)、海豐控股(SITC)及太平洋
航運族群短線大跌,外資昨天逆勢敲進貨櫃三雄,加上台股今天強勁反彈,帶動長榮(2603)、陽明(2609)及萬海(2615)全面漲停,航運股再次回神。 航運股雖然基本面優異,但受國內疫情擴大衝擊,加上違約交割、融資斷頭等因素導致籌碼凌亂,長榮及陽明股價從百元快速下修到6字頭,短線跌勢猛烈。昨天長榮及陽明再次跌停,但外資悄悄回頭,對長榮買超達47980張,陽明買超16134張,萬海也敲進7190張。